八道横行小说 > Z世代艺术家 > 第316章 这是一种文化现象
  6月16日是星期一,上一周的北美票房榜新鲜出炉。

  周榜第一是《海底总动员》,上映第二周,再次收割6255万美元,谁都没有料到,作为动画片的它居然有如此强的稳定性和持久力。

  周榜第二不是已经上映一周多的《速度与激情2》,恰恰是《少你》。

  周五周六周日总计三天,分别取得1242万、1568万、1435万单日票房,最终以4245万的总票房名列亚军。

  素鸡2在完整周里拿到了3502万票房,不差,但是只能屈居第三。

  周榜第四是《黑客帝国2》,已经上映一个月的它,处于最后的收尾阶段,对任何影片都不再构成影响。

  假如换一个统计口径,只罗列周末票房,那么……

  《少你》是这个周末的票房冠军。

  并不强势的一个冠军。

  《好莱坞报道》因此写道:“Betterdays》的票房爆发力没有我们预想得那么强,相比于《黑客帝国2》首周末的9170万,或者《海底总动员》首周末的7020万,它三天4245万的成绩完全称不上出众,最终的票房落点大差不差就在1.2亿附近,与Starriver放出的2亿豪言相差甚远……”

  很明显,好莱坞还是十分排斥你方哥。

  但是CNN站出来力挺《少你》-它是华纳旗下的媒体,意料之中。

  “这是一个奇迹!

  别忘了,《Betterdays》不但是一部青春校园电影,更是一部由中国人主演的非本土电影。

  上一次拿到如此成绩的外埠电影是哪一部来着?

  是《英雄》,同样是SR的作品。

  再上一次呢?

   没有!

  《Betterdays》已经创造了非英语电影的奇迹,彰显了Starriver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在它上映之前,谁敢相信,一部由中国人导演并主演的青春校园电影,居然可以在北美拿到周末票房冠军?

  承认吧,Starriver已经彻底征服了北美的青少年!”

  彻底征服纯属吹牛哔。

  同样是以青少年作为核心目标,《黑客帝国2》的首周末票房干到了9170万,这才是青少年群体的观影上限。

  《少你》只有一半,证明还是有大量的青少年对于题材不感兴趣,或是零花钱有限。

  周末三天,媒体聊故事聊导演聊演技聊票房聊八卦,周一,日票房回落,但他们开始聊霸凌。

  北美本土,是《纽约日报》打响的第一枪。

  “从宣传期刚刚开始,好莱坞的各路专家就一直在试图告诉我们一件事-《Betterdays》不可能取得高票房。

  现在,不可能的事情就在我们眼睛底下发生,排除掉他们罗列的那些确实很有道理的原因之后,剩下的是什么?

  是一个可怕而又可悲的事实-我们美国的青少年,对于霸凌题材实在太敏感了。

  只有这一种理由,能够完全解释《Betterdays》的票房表现和观众构成。

  有一部分专家认为是满天星撑起了《Betterdays》的首周票房,她们确实是主力,但不是全部。

  数据显示,女性观影群体占比72%,其中,真正属于满天星的观众只有65%……”

  《纽约日报》没有写出他们的复杂统计过程,因为涉及到肤色和人种这一敏感话题。

  北美满天星的主力构成是白妹和黄妹,分别有37%、28%,黄种人占比更少的原因是人口基数太小,实际上十个美国亚裔女生里有五个是满天星。

  接下来是拉丁妹和黑妹,分别占比16%、4%。

  最后剩下的15%则是男性满天星。

  北美中坚级以上满天星的构成大致如此,非常不平衡,这是提纯环节出现了问题。

  《纽约日报》不明所以,但他们透过数据“制造”出了真相。

  “4235万首周票房里有接近1700万是由非粉丝贡献的数据,而他们对这部电影如此热衷的唯一原因,一个单词便足以解释:霸凌。

  美国层出不穷的校园枪击案早已向我们发出警告:在极端激烈的暴力毁灭之下,美国校园霸凌已然恶化到了一种触目惊心的程度。

  正是那根随时有可能绷断的弦,导致了一次次恶性事件的发生,也导致了一部国外影片上映即爆火。

  根据……”

  各种数据一一摆出来,很快就让读者感受到了美国校园霸凌的触目惊心。

  而《纽约日报》的最终逻辑是:我们必须改变这一切,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出发,审视我们是不是做得远远不够好。

  话题一经启动,立即成为热点。

  《海底总动员》的每日票房仍然压着《少你》打,按在地上摩擦,可在话题度方面,根本看不到《少你》的影子。

  对立派媒体迅速发动攻击:本届政府对于国内校园霸凌的泛滥负有巨大责任。

  小八十飞快发表声明:我们绝不容忍校园霸凌的存在,但这是一个需要多方面进行长期治理的复杂问题,我呼吁各界提高重视,尽快形成共识……

  奥普拉在最新一期节目再次旧事重提:当我还是一个少女时,在学校里过得就好像陈念一样,不,甚至更惨,可悲的是我并没有碰到属于我的小北,只能靠自己挣扎。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Betterdays》美好得仿佛离开,非常不真实,但它拥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能够给我这种过来人带来巨大的抚慰,也能给还处于霸凌中的年轻人带来巨大的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Betterdays》美好得仿佛童话,非常不真实,但它拥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能够给我这种过来人带来巨大的抚慰,也能给还处于霸凌中的年轻人带来巨大的鼓舞,这让它的社会价值超越了题材本身巴拉巴拉……

  华纳全力发动他们的媒体帝国,迅速让校园霸凌成为本周社会热点。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都与北美的舆论风潮产生了微妙联动。

  欧洲……额,欧洲去掉。

  相比于美国,欧洲的校园霸凌情况相当混乱。

  某些国家存在校园霸凌,但不严峻;

  某些小国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

  还有法意西等大国,贫民区学校那都不止是霸凌了,那是黑帮托儿所。

  因此欧洲各国的舆论并不统一,观众看《少你》,主要还是在看帅哥美女谈恋爱。

  非洲……额,非洲也去掉。

  这地方压根也不是票仓,就南非埃及等寥寥几个国家有点票房,不提也罢。

  中东……额,再去掉。

  方星河的个人影响力始终没有穿透到此处,《英雄》的票房尚可,但他个人只是一位普通的功夫明星。

  《少你》在整个中东的公映屏幕甚至只有区区400张,赚个吆喝而已。

  南亚……轻度、中度、重度……

  由于三哥家的电影产业实行严格的保护主义,所以《少你》没能在这儿公开发行,让人家用200万美元买断了。

  钱很少,但是不卖的话,人家光明正大的卖盗版,方星河连200万都拿不到。

  现在卖了版权,最起码还能公开上映,告诉三哥三嫂:当前世界上最火的偶像是一个中国少年。

  他们的舆论是最奇葩的,没人讨论校园霸凌,普遍是在嘲讽“故事单薄幼稚不现实”。

  理由如下:

  第一,哪怕陈念的家庭落魄了,魏莱也没有资格霸凌她,不知所谓。

  第二,以魏莱的家世,看上小北是他的荣幸,不识抬举。

  第三,误杀算个屁,大题小做。

  第四,中国警察太菜了。

  第五,结局好像是一坨屎,小北应该奉献一切之后心怀感激的蹲监狱,而陈念应该骄傲地回归她的阶层……

  总之,一部大烂片,不知道趸纳是怎么评的奖。

  唉,原来趸纳就是这种水平,跟我们宝莱坞的差距真是越来越大了……

  离谱吗?不离谱。

  反正三哥家的消息根本传不出来,纯属自娱自乐。

  拉美……拉美挺火的。

  不知道为什么,拉美普遍比欧美更吃东方审美,方星河的颜值在拉美堪称小鲜肉小奶狗天花板,《少你》上映前就很受期待。

  上映后,霸凌话题倒是没什么水花,一直都是教赎爱情主题占主流。

  是拉美不存在校园霸凌吗?

  不,不但存在,而且非常严峻。

  但是相比于黑帮对青少年的威胁和吸收,同学之间那点小矛盾,大概是很难叫人放在心上。

  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国歌……阿不,特色……所以全球统一舆论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唯独亚洲不一样,亚洲和北美,在此刻高度统一了。

  东南亚本身由于民族问题过于复杂,历来是校园霸凌重灾区,所以主要城市都跟上了舆论潮流,开始讨论霸凌问题。

  中国本土自成一体,暂且不提。

  真正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两大霸凌之国,日韩,贡献出来几乎和美国一样巨大的声音。

  日本作为全球第二大单一票仓,上映三天收割14.65亿日元票房,横扫市场的同时,当场掀起争辩热潮。

  正方坚持骗自己:“我们的校园环境仅从目前看来是远超中国的。”

  反方库库照脸抽:“得了吧,每年因为被殴打而辍学甚至自杀的初中生至少有一万例!”

  口号政客:“校园霸凌绝对不能容忍!”

  教育省官员:“我们早已施行了绝对的零容忍政策,报告显示,因霸凌而产生的辍学情形占比极低。”

  左翼文人:“睁眼说瞎话!”

  右翼评论家:“不要将地区治理问题上升到国家的高度!”

  日本舆论暴露出来一种左腿绊右腿的显著特征。

  一方面,社会上认为应该严肃正视校园霸凌问题,另一方面,相当多的机构和相关人员不肯承认事实,批评外界危言耸听。

  热度节节攀高,左派右派和混杂其中的理性中立派吵得不可开交。

  听着好像挺玄幻的,其实非常符合日本国内目前的大环境。

  经济停滞多年,社会各阶层压力大怨气重,黑帮横行,雅库扎等少年犯罪团体正处于活跃巅峰,校园问题如同一个一点就爆的炸药桶。

  哪怕方星河不点,明年日本相关部门也会出具“中学生压力报告”。

  等到再过二十年就不是这样的景象了,平成废宅安安分分的躺平多年,黑帮老去,雅库扎消失,新生代在动漫二次元里长大,活成了一个个人际孤岛。

  那时候,日本校园霸凌变成了以“非面对面模式”为主的隐蔽心理霸凌,数量暴涨,但程度减轻。

  而现在,仍然以线下面对面的身体霸凌为主,恰恰是《少你》拍摄的那样。

  强烈的共鸣,在青少年群体中掀起了一股“不论怎么艰难也要去看”的热潮。

  于是,媒体和政客吵得不可开交,青少年却如同沉默的洪流般涌向电影院,将票房推得越来越高。

   ……

  韩国,又是另外一种情况。

  韩国媒体和政客非常光棍,全方面承认霸凌问题的广泛存在。

  他们甚至不止承认了校园霸凌,还承认了军队霸凌、职场霸凌、性别霸凌。

  在报纸上,你根本看不到有人在遮掩问题。

  左翼和右翼的区别只在于……

  左翼讲:“我们必须通过多方协力,妥善的解决这一问题。”

  右翼讲:“阿西巴,那些不负责任的政客为什么还不重拳出击啊?我们的孩子到底还要煎熬到什么时候?”

  群情激奋,全国警醒,众志成城。

   然并卵。

  这种事情到底应该由谁来做?

  向哪个部门赋权?

  如何修改体制以遏根源?

  哪些具体措施能够缓解校园内部的恶劣风气?

  一旦开始讨论具体的细节,他们便开始吵架了-愿景一致,但理念不同,谁对谁错需要仔细斟酌。

   ……

  总之,日韩的舆论都爆了,但最终的作用只是让《少你》的票房开始爆炸式增长,根本就没有别的什么意义。

  可问题是这样的,作为当今世界上第二大、第六大经济体,同时也是美国体系下的铁杆小弟,他们国内的舆论完全有能力外扩,倒攻,进而影响到美国本土的舆论风向。

  于是,《华盛顿邮报》以详实的数据发表严肃长文。

  “《Betterdays》正在成为一种席卷世界的文化现象,或许它不是今年暑假票房最高的电影,但它深刻的社会意义和警示价值注定要为全世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打上一针

  就很可笑,周冠军都不是的一部青春爱情片,借着反霸凌主题,摇身一变,成为文化潮流级别的旗手。

  但是不要紧,它很快就是了。

  6月16号,星期一,《少你》日票房报收782万美元。

  6月17号,星期二,808万美元。

  6月18号,星期三,855万美元。

  6月19号,星期四,828万美元。

  6月20号,星期五,963万美元。

  同日,《绿巨人》上映,轻松抢下2081万美元的超高日票房。

  6月21号,星期六,《少你》日票房重回千万级,报收1378万美元。

  6月22号,星期日,《少你》以6983万美元的成绩坐稳本周票房冠军,在《绿巨人》的冲击下显得异常稳定。

  与此同时,观影群体迅速扩大,满天星的占比进一步降低。

  开始有家长带着年龄更小(8到12岁)的孩子走进电影院,感受这部反霸凌经典的魅力。

  第一个完整周,收割7000万,总票房1.12亿,距离好莱坞预判的《少你》上限已然不远。

  但是,什么叫做文化潮流?

  大量的人自发谈论它,大部分已阅观众认可它,大批专业人士研究它,媒体热衷于报道它。

  方星河的宣传策略,将《少你》推到文化潮流的位置上,反霸凌主题潜力未尽,唯美爱情核心威力未显,区区1.2亿,又怎么可能是它的终点?

  新的一周,方星河再斩新路,兵锋直指《绿巨人》! Z世代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