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四封加急公文自洛京传出,青鸾鸟负书疾飞。
青鸾鸟为大荒异种,非紧要军情或绝密信息不轻动,其现,则意味着事态已然严峻。
其中三封,乃当朝天子元景帝亲颁,直送燕然道首府——酒泉郡的节度使府。
第一封,送达燕然道节度使赵光爻手中。
旨意明确:着赵光爻即刻于燕然道境内紧急募兵,全力保障雁归关粮道畅通,并严令——雁归关,绝不可失!
雁归关之重,关乎国运。
此关乃大乾北疆面对北戎铁骑的最后一道雄关天险。
一旦此关告破,踏碎燕然道后,北戎骑兵便可长驱直入……
届时,兵锋南下,直抵河洛道,放眼望去便是千里沃野,无险可守的中原腹地将彻底暴露在北戎铁蹄之下,大乾国本势必动摇。
另外两封,则分别敕令与燕然道毗邻的朔方、河洛二道节度使府,命其于来年开春,各调精兵五万,驰援酒泉,汇合后由兵部指派大将孙显宗统一节制。
之所以定于来年开春,实因隆冬之际,天寒地冻,粮草转运极其困难,大军远征非但战力锐减,更可能因补给不继未战先溃。
且朔方、河洛二道自身亦需时间集结兵力、调配物资,仓促出兵,恐生内乱。
孙显宗,年三十八,出身于大乾将门圣地“兵冢”,乃七品武道强者,此前一直于朔方驻守防备着北边战事。
近日回京述职,被元景帝亲授征虏将军之职。
此人是大乾军界冉冉升起的将星,若能在此番雁归关大战中建功,携大胜之威归朝,其前程不可限量,封侯拜将指日可待。
至于最后一封钧谕,则出自东宫。
太子秦仲文行文燕然道节度使府,以“犬戎部族屡犯边陲,劫掠商旅,戕害百姓,窥伺西平,断我雁归关侧翼安宁”为由,严令节度使督促西平郡王秦封,即刻出兵讨伐,以靖边患。
文中更明言,若西平郡王秦封“畏敌如虎,逡巡不前”,燕然道节度使有权将其“锁拿解京,依律问罪”!
……
此刻的西平,忙碌一天的秦封刚刚回府,对于东宫即将到来的恶意,其实他与王佐对此早有预料。
正因如此,秦封才深感时间紧迫。
他一直在反复揣摩【谛听】此前关于“三万精兵”的预警情报。
西平郡现有守备力量,是西城大营四千士卒,加上各府衙可堪一用的衙役,勉强能凑出五千之数。
以此兵力戍守一座拥有二十余万人口的边郡大城,已显捉襟见肘。
更关键的是,【谛听】所言乃是“精兵”!
何为精兵?
非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夫,而是历经战阵、见过血、闻过硝烟,懂得听令结阵,能在尸山血海中保持战斗意志的悍卒。
王佐正与潘友龙正在加紧对流民、贫户中征募新兵,以扩充守备。
然而,新兵训练非一朝一夕之功,即便仓促间拉起三万人马,若无数月的严格操练,就战力方面而言……
甚至比不过潘友龙麾下那一千久经沙场的铁壁营老卒。
若【谛听】预警中所指的三万精兵,并非让他从头训练,而是指望他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一支现成的、可堪一用的悍卒……
秦封眼眸骤然眯起,缓缓吐出了两个字:“犬戎!”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心中迅速成型。
就在今晨,他已让王佐代为起草了一份呈送燕然道节度使府的出兵呈文。
文中言明:岳山将军率八万边军驰援雁归关,致使西平防务空虚。
为震慑犬戎,保境安民,西平郡王秦封决意颁下募兵令,募集新军一万,加紧操练,预计于一月后誓师出征,北伐犬戎!
这“一月之期”,不过是虚晃一枪,安抚节度使赵光爻的托词。
秦封清楚的很,在东宫的步步紧逼下,节度使府绝不会给他足足一个月的时间。
最多一旬,若不见他出兵,问罪的使者必至。
届时,那些在他高压手段下暂时蛰伏的西平世家门阀,定会趁机发难,西平局势将瞬间崩坏。
实际上,秦封并不打算大张旗鼓的带着什么狗屁新军讨伐犬戎,他真正的打算……
是暗度陈仓,以精兵策略实施斩首行动!
以麾下现有的精锐为核心,辅以可能招揽的御魂宗修士等奇兵力量,组成一支小而致命的尖刀,直插犬戎腹地,目标直指其王庭……
刺杀其篡位首领——巴骨!
此计自然凶险万分,朝廷多次征战“夜哭荒漠”皆铩羽而归,并非没有理由……
且西平初定,若是他离开,光靠王佐、潘友龙、仇天宝几人,能不能压服那些世家门阀还不确定,所以秦封仍在等一个契机!
……
“殿下。”
一道清越温婉的呼声,将秦封飘远的思绪拉回。
王府门前,萧瑶身着月白锦裙,外罩一件素色披风,在暮色灯火中,宛如一幅静谧的仕女图。
她身后跟着绿婵、晏清以及两名侍从,手里捧着暖炉,见秦封归来,眼中漾起柔和的笑意,快步上前两步。
秦封抬头望了望天色,夜色已浓,不由笑道:“忘了时间,回来得晚了。”
他今日走访各大世家门阀“劝捐”,逮了六位新上任的家主,其中有四位已经将捐款交了过来,数字还算让他满意,至于其余两家……
估计再晚上一天,他们便又要换个家主了!
萧瑶轻轻摇头,笑容依旧柔和,“妾身也是刚处理完今日的文书。东膳阁已备好晚膳,殿下若还未用,便一同吧?”
晚膳不算奢华,几样精致小菜,一盅暖汤,倒也清爽适口。
席间,秦封问起萧瑶第一日执掌“西平商民度支司”的感受。
萧瑶放下银箸,眉眼间带着几分别样的光彩:“颇为充实,能真正为西平做些事,妾心甚慰。只是……”
她笑容微敛,轻轻叹了口气,“西平现状,比预想中更为艰难。尤其是粮米青稞之价,几乎一日一涨,民怨已深,现在一日冷过一日,若是三日内再降不下粮价,殿下好不容易拉起来的民心……”
话未说完,但意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他们敢违令?”秦封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
萧瑶却摇了摇头:“他们并非公然违令,表面功夫做得十足。那几家大粮商,应对之法无非两种。”
她语速平稳,条理清晰,“其一,部分粮商确按公文要求,挂出了平价。但……”
“他们早已私下串联,指使诸多中小粮商乃至市井青皮,迅速将平价粮食尽数买进,不过是左手倒右手,粮,依旧囤在他们仓中。”
“其二,更为恶劣。”萧瑶语气转冷,“另一部分粮商,干脆直接关门歇业,宁可谷烂陈仓,也绝不低价售出一粒。在他们眼中,百姓冻饿而死,与他们何干?”
“他们在等,等人死的够多了,等王府收回降价的谕令,等……粮价涨至他们满意的天价。”
秦封听完,缓缓颔首,指尖敲击着桌案:“王长史怎么说?他可有对策?”
萧瑶眼眸微垂,轻声道:“此事,妾身没打算找长史商议。”
“为何?”
“王长史总揽全局,已是千头万绪,分身乏术。殿下让妾身出任此职,本意便是为他分忧。若妾身事事请示,遇难便退,岂非辜负殿下信任,亦与设立此司的初衷相悖?”
她抬起头,目光清澈地看向秦封。
“那萧妃准备怎么破此局?”
萧瑶沉吟片刻,缓缓道出思虑已久的方案:“妾身思忖,有三策可供殿下斟酌。”
“下策,便是请殿下出面,拿最大的两家粮商开刀,直接抄家问罪。”
萧瑶的语气平静,却带着几分果决,“如此一来,必能震慑其他粮商,短期内粮价定会应声而落,能解燃眉之急。但此策弊端极大……”
说到这,萧瑶语气微沉:“若是事事都靠刀剑说话,靠杀戮立威,只会让商贾人人自危。日后无人敢来西平经商,甚至会激起那些世家门阀暗中抱团对抗王府,反而不利于西平的长治久安。”
秦封没有打断,只是静静听着。
“中策,是以王府名义,高价收购市面上的粮食。”萧瑶继续道,“只要能收购到全城半数以上的存粮,王府便在各街区设立‘惠民粮铺’,持续以平价出售。粮商手中无粮,自然无法哄抬物价,粮市便能稳定。但此策耗费巨大……”
“目前王府刚接手西平,军饷、赈济、城防加固,处处都要用钱。若是将大量钱帛投入购粮,必会挤占其他事务的开支,王府财政会捉襟见肘,陷入被动。”
秦封点了点头,这两策确实各有优劣,算不上完美。
他前倾身子,语气带着几分期待:“那上策?”
萧瑶微垂的眼眸骤然抬起,与秦封对视;
萧瑶往日性子内敛沉静,此刻眼中竟闪过一丝锐利的光,像藏在锦缎中的刀锋,锋芒毕露:
“上策,是‘分化拉拢,借力打力’,既不流血,也不耗巨资,还能彻底掌控粮市。”
秦封来了兴致:“具体如何?”
“妾身已经查过,西平目前有八家大粮商。”
萧瑶缓缓说道,“其中五家,都是近期刚上位的分家子弟——殿下斩了他们的主家掌舵人,这些分家趁机夺权,现在正忙着清洗主家旧部,巩固自己的地位,根基极不稳。另外三家老派世家,虽已完全掌控家族,但他们彼此之间也并非铁板一块,为了争夺粮道、客源,积怨已久。”
她顿了顿,语气更显笃定:“针对这五家新上位的世家,妾身准备亲自登门。他们根基不稳,最需要王府的支持来稳固地位。”
“妾身可以许诺,只要他们按公文要求,足量供应平价粮,并且配合商民司,举报另三家粮商的倒卖、囤粮行为,王府便承认他们的合法地位,日后粮道调配、官府采买,优先考虑他们。”
“他们为了站稳脚跟,很大概率会答应……”
秦封眉头一挑:“若是不答应呢?”
萧瑶柔声道:“那妾身便会告诉他们……”
“你们这些分家子弟,能坐上如今的位置,全凭殿下一刀斩了主家掌舵人,给了你们上位的契机。”
“可这位置坐得稳不稳,从来不是你们自己说了算——殿下能扶你们上去,自然也能拉你们下来。”
“那些被你们打压排挤的宗家子弟,虽与殿下有血仇,却更恨这些鸠占鹊巢的分家。”
“你们对自家宗亲的手段,想必比殿下当日更为酷烈。那些现在被打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宗家子弟,即便与殿下有怨,可若殿下愿给他们一个复仇翻身的机会……你们猜,他们是会选择继续隐忍,还是迫不及待地与殿下合作?”
“至于那三家根基深厚的老字号……待妾身拿到确凿的举报信证,便会亲自带人登门,‘请’他们配合商民司核查账目。这些人家大业大,经营多年,账面上岂会干干净净?私下囤粮、偷漏税赋、乃至与某些世家暗通款曲的痕迹,只要细查,绝不会少。”
“一旦抓住实证,便以此相胁。”
萧瑶语气平稳,眼神却异常锐利:“要么,交出半数存粮,按王府定价发卖;要么,让出部分粮道控制之权,由商民司统一调配。”
“他们若是识相,便相安无事;若是敢违抗,那便按大乾律例,抄家问罪!”
秦封指尖敲了敲桌案,问道:“同样是抄家,与直接靠王府威权动手,有何不同?”
“差别大了。”萧瑶立刻回应,“殿下直接动手,是‘凭威权立规’——世人只会怕殿下的刀,却不会服‘理’,只会觉得殿下又在滥杀,反而会让其他世家、商贾抱团自保,暗中抵触。”
“但拿着证据按律抄家,是‘以规则服众’——咱们占着理,有实据,抄的是‘违法乱纪’的粮商,不是‘不顺从’的粮商。其他商贾只会觉得,王府不是滥杀无辜,而是在维护规矩……”
“他们要的,是一个讲规矩的统治者,而非是一个暴虐的,肆意妄为的统治者!”
听到这,秦封才终是露出笑意:“此计甚妙,便全权交由你依此办理!”
大乾暴君:谛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