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道横行小说 > 龙藏 > 第1113章 灵山归寂
  晋王与卫渊相对而坐,久久无言。

  最后还是晋王先开了口,苦笑道:“孤当年也是披荆斩棘,一路斗倒众多兄弟姐妹,才登上大位。一直以来与天斗,与地斗,与命斗,怎么忽然就活成了这个样子?”

  卫渊问:“大王以为是什么原因呢?”

  晋王叹道:“人啊,就得一条道走到黑,千万不能摇来摆去的。想当好人就当到底,坏就坏到天憎人厌,千万不能一会当坏人,然后到最后又想当个好人。不然就会像孤现在这样,一事无成,混吃等死。”

  卫渊若有所思,道:“大王所说果然有道理。不过我此次前来,就是来献延寿宝药的。”

  晋王叹了口气,将身上的衣襟裹得紧了一些,说:“活成这个样子,这寿不延也罢。”

  卫渊道:“新丹药延寿虽然不多,只有三年,但用的不是凤血,所以大王应该可以恢复盛年精神。”

  晋王眼中终于有了光彩,身体前倾,道:“你又弄到新药了?不过魂璎珞我也服过不少了。”

  “都不是,是我新研究出来的方子,类似的药还有四五种,将来会研制出更多。所以大王安心服用,以后还有。”

  晋王这才接过卫渊递过来的丹药,手都有些颤抖。只是这丹药服法有些古怪,需要切开手腕血脉,将丹药化入血液中服用。

  这种服法对于修士来说只是举手之劳,晋王直接点开血管,将丹药以法力化为琼液,散入血脉,然后闭目不动。

  片刻功夫,晋王脸色明显红润起来,皱纹肉眼可见地拉平,气血汹涌,心脏都跳出了澎湃鼓音!

  晋王气势骤然高涨,然后如退潮般徐徐回落,待到平稳下来时,已经从一个垂暮老人变成了顾盼生电的中年男人。

  晋王缓缓睁开双眼,赞道:“此药端的神奇,以十余种普通灵药混合,居然搭配出仙药的功效。虽然药效并无仙药那般强劲,却也避开了仙药的弊端。这丹方,是大匠手笔!”

  卫渊微微一笑,道:“大王于丹道上的造诣,实是出人意料。这个丹方确实是呕心沥血之作,只要稍加调整,就可以成为新方,避免再服时药效大减。”

  晋王此时额头微微见汗,把厚主皮裘都脱了,再活动了一下身体,全身上下居然发出鞭炮鸣响,然后身体表面浮现一层淡黑色的油泥。

  “稍等,孤去沐浴更衣。”

  片刻后,卫渊和晋王重新在御书房坐定,晋王看了看桌上堆积如山的奏折,自嘲地道:“没想到孤已经这么懒于朝政了。哦对了,还有件大事,孤本来决定下月传位楚王,典礼仪式已经在筹备中了。但是现在,孤忽然有些不想传位了,你觉得如何?”

  卫渊道:“此际天下行将大乱,西晋虽然不是首当其冲,但也是众矢之的。此时理当有一定海神针,坐镇中央,以安天下。所以大王当继续在位。”

  晋王没想到卫渊态度如此鲜明,沉吟许久,方道:“但如此一来,楚王怕是要再等上十年了。”

  卫渊道:“万民为重,天下为重,又不是废了他,就让他等着好了。”

  晋王深深看了卫渊一眼,道:“你这次来找孤,不光是来献药的吧?”

  卫渊道:“我想行使魏王之权,将除北疆之外的西晋全境商贸大权拿于手中。中部及南部合计十九郡,计三亿三千万百姓,均由我掌控。所得人运,我会分一成给大王。大王且隐忍三年,每日由人运冲刷魂魄,应该邪法带来的隐疾就可全消。到时赵王旧事,未必不能复现。”

  晋王腾地站起,然后惊觉失态,方才扶着桌案慢慢坐下,问:“把握有多大?”

  卫渊道:“比半成高,不到一成。”

  晋王的指尖都在微微颤抖,自语道:“不低了,不低……”

  晋王毕竟久居上位,很快就从失态中恢复,道:“南部也就罢了,中部乃是王国税赋之源,如若尽数与你,恐怕国库会难以为继。别的不说,北军军饷就有七成出自于此。此事如何解决?”

  卫渊道:“只消大王予我郡守及以下的生杀大权,我可保证今年来自十九郡的岁入会比往年多一倍,明年多两倍,然后再以后十年,年均增加三倍。”

  晋王双眼神光闪动,当即道:“可以,孤就先与你约定十二年!但郡守以及同一级官员的任免生杀,得由孤下令。当然,决定还是由你做,孤这里只不过是走一道旨意。”

  “这是应有之意。”

  晋王便点了点头,道:“你去春华殿一趟吧,也是多年未去了。至于楚王,早已另居宫室,你若要看就自去,不想看就不去。这块腰牌,可让你在宫中自行行走,除了孤与王后的寝宫之外,皆可去得。你且自去吧,孤得把这些时日落下的朝政重新捡拾一下。”

  卫渊接过腰牌,道过了谢,便离开御书房,向春华殿而去。

  春华殿依然是老样子,仙植繁盛,殿中静谧非常,只不过宫人内官和侍女都换了新面孔。

  室有暗香,簇拥窗边人影。元妃立在窗边案前,正提笔作画。指尖轻转,画笔便如尾鱼般游曳。她微微垂首,夕光便在眼睫上跳动。长裙白纱,身无华饰,却有天然日影做点缀,落在如瀑的发上、象牙般的肩头、水波荡漾的明眸中。

  直到卫渊来到身后,她依然没有转头,只是淡道:“我还以为,你再也不会来了。”

  只是话声虽冷,却有啪嗒一声,一滴水珠落下,湿了画纸。

  卫渊此来,要说的话早就斟酌过无数遍,便道:“当年情分,既然有了,就不会忘记。”

  元妃缓缓转身,看着眼前的人。一别经年,两人容貌都还未变,变的是天地,是四季。

  这一次,未等元妃动手,卫渊便伸手将她抱起,走入后殿。

  ……

  卫渊荒吼略有退步。

  ……

  元妃站在窗前,借着月色,继续未完的画作。月华如水,格外明亮,照得一室生辉。

  这是卫渊动用了太阴洞天之力,放大了月光。

  元妃绘画居然也是一绝,一幅晚秋燕南归,画得萧瑟秋意扑面而来。她抬笔轻点,就为远行的归燕补上了最后一点翎毛。

  她看着刚完成的画,轻声道:“可是因为新人太新太美,所以才忘了我?”

  元妃生下楚王,修为就是大进,此刻已经行将法相圆满。

  以修士寿元而论,此刻她仍是方当妙龄,未来至少还有三四百年能够保持盛世美颜。而且以她天资,有很大可能可以晋阶御景,如是更能有千年以上的花期。此时的她与初见卫渊时,并无分毫不同。

  面对这一问题,卫渊也早就准备好了答案,苦笑道:“旧债都已经还不完了,哪来的新人?”

  元妃白了卫渊一眼,道:“若是与我沾亲带故,多收两个也不是不可以。”

  这话,卫渊就不接了。

  自春华殿走出,卫渊信步向宫外行去,一边看着宫中景色。落叶刮在地面脆响不停,月色照得屋脊如若铺层寒霜,几只寒鸦打天边飞过,凄厉的叫声如利刃般撕破了夜的寂静。

  初秋时节,由盛转衰,最是萧瑟。

  卫渊正走着,忽然侧方冲出一个华服高大的青年,拦住了去路。此时深宫之中,周围居然寂寥无人,不见一个内官宫女走动。

  那青年看着卫渊,忽然抢上一步,伏倒在地,激动道:“……孩儿拜见父亲!”

  卫渊凝立不动,没有看跪在地上的楚王,反而望向前方。

  自前方巷道中,走出一个光头青瞳的女子,款款行来,转眼间就经过楚王身边,来到了卫渊面前。

  此时楚王久未见回应,悄悄抬头,就看到卫渊立于原处,只是宁定望向前方,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再道了一遍:“孩儿拜见父亲。”

  楚王此刻才刚刚道基圆满,一举一动自然都瞒不过卫渊。卫渊便知道,他根本看不见眼前的青瞳女子。

  卫渊声音平静,问:“谁教你这么叫的?”

  这一问语气平和,声音柔顺,可是楚王却是听得遍体生寒,竟是牙关打战,道:“……孩儿听,听母妃身边贴身下人说的。”

  卫渊淡道:“不管是谁说的,都是杖毙,天明之前办好。”

  随后卫渊便自楚王身边走过,继续向宫外行去。

  楚王伏在地上,一动不敢动,早已汗透重衣。等到脚步声远去,他才敢站起身来,如欲虚脱,仿佛大病一场。

  他回头时,早已不见卫渊身影。此时他哪还敢去问晋王延寿之事?只得匆匆遁走。

  卫渊其实还在不远处,正与青瞳女子在月色下并肩而行。青瞳女子看着周围如水的月华,道:“你于太阴一道的造诣竟然到了如此地步。现在在月下与你相争,我可没几分把握了。”

  卫渊淡淡一笑,道:“没有几分把握?那现在还有几分?九分还是八分?”

  青瞳女子不答反问:“他既是你的孩子,也是罗汉的转世身。你已经将他按在太子位上十几年,今年都三十岁了。你还打算按他几年?”

  卫渊淡道:“既然是转世身,想必心性是极好的。史书有云,焉有百年的太子。他离百年还远,所以继续当着就是。”

  青瞳道:“明明于你有百利而无一害,你为何要这样做?”

  卫渊道:“有利而无害,就是最大害处。不过我倒是不太明白,大师在此间,所为何事?”

  青瞳女子道:“这你还看不出来?我护佑晋王安全,抵御吕长河明招暗手,报酬就是在西晋国运上吃一小口。自晋王将国运分与你一部分之后,我就没怎么吃过了。再吃的话,必生天灾,到时或会与你反目成仇。”

  卫渊道:“当日我流落荒界,大师不予加害,反而施以援手,让我很是不得其解。”

  青瞳女子道:“很简单,你所行之路前所未有。在没有这条道途之前,我所做就是对的。但你开辟了新路,我就有了另一个选择。所以我帮你一把,想看看你所开辟的这条路能走多远。”

  “大师所指是哪一条路?”

  “灵山归寂。” 龙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