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夜游深宫,纪王带着卫渊整整游了两个时辰,不光讲了各个宫殿的秘史、修建特点,还讲了许多发生在特定宫室中的隐秘事件。
自然,因为纪王的特殊爱好,宫中所有隐秘事件根本逃不过他的耳目。
最令卫渊无语的是,在宫室一角,还有座独立的院落。这间院落是专供宫外之人在宫内暂住用的,内部分成四个不同的小院,每个小院都自有隐秘通道通向宫内不同方位。
于是在有心人的安排之下,小院中不断有宫外之人与宫内之人发生着什么,四个小院剧情各不相同。纪王看得津津有味,但卫渊又不知道那些打架妖精的身份,自然看得哈欠连天。
这等妖精打架,在卫渊看来最大的乐趣是在于妖精的身份,而不是打架本身。如果妖精不是熟人,那就乐趣减半。所以卫渊看得索然无味。
好不容易看罢整个宫室,纪王对卫渊的态度已经明显不同,现在是可以勾肩搭背、搂腰揽腰的亲密了。卫渊尽管十分抗拒,但碍于天上的目光,还得勉为其难的接受。
好在看过纪王雄姿英发的一刻,知晓了他上百年如一日的隐忍,卫渊觉得平辈论交也不是不能接受。
只是如此看来,孙朝恩一应表现,真实心思恐怕早就看在纪王眼中了。卫渊就在犹豫,要不要去提点一下孙朝恩,但仔细斟酌后还是放弃了这一想法。
孙朝恩此人知大体,明大势,缺点则是天赋不够、修为平平。
孙朝恩作事第一选择是百年度量下的世道清明,而不是眼前一时烈火烹油的繁荣。二是青冥与卫渊,三是纪王,四才是其它。按照这个顺序下来,卫渊就觉得他无论作什么都大差不差,不会出大的纰漏。
如果要有所调整,卫渊这边政策一变,相信以孙朝恩的智慧,立刻就能嗅出风向变化,从而自身作出相应调整。
这很正常,如孙朝恩这一类宠臣出身的权相,本来揣摩上意、见风使舵就是看家神通。
而这个上字,既包括了纪王,更包括了卫渊这个远比纪国强大的友邦。很多时候友邦比纪王还要重要。友邦若是惊诧了,那纪国以及纪国中一大批人的天就塌了。
所以孙朝恩秉承卫渊的意思作事,十分自然,将来大不了挨点骂而已。但纪国绝多大数清流史官现在都领着青冥开发署的润笔,所以在将来史书上,孙朝恩多半是个贤相能臣,受后人称颂。
经过两次大战的惨败,以及诸多被收买文人的加力宣传,青冥的不可战胜已经深入纪国上下人心。文人们更是把青冥的生活加油添醋的发表在各类刊物上。
总而言之,青冥的月亮更圆,太阳更大,肥肉更香,就连地沟里的水都是甜的。能到青冥当一条地沟里的蛆,也比在纪国当个人上人强。
文人们的能力远远超出了卫渊的预期,青冥开发署使用的经费不到军费的百一,效果却和百万大军相当,甚至是更好。眼下局面,连卫渊都觉得若自己是纪王,也是无解。
当然,破解方法还是有的,并且青冥已经在实行了,那就是开启民智。
待到民智大开,普通百姓自然会知道月亮哪里都一样圆,蛆也如此。纪国的蛆到了青冥,也还是一条蛆。
孙朝恩毕竟修为不到,演技不若纪王与卫渊的浑然天成。他若是知道太多,难免露出破绽,所以考虑万全之后,卫渊还是决定顺其自然,不让孙朝恩知道太多。
此时时近黎明,虽然意犹未尽,但晨钟已响,众人起床,纪王就不得不带着卫渊返回御书房,准备商议一下接下来的事。
到了卫渊和纪王的位置,谈判自然就快得多。卫渊现在诉求主要就是自由商贸,在纪国境内修桥铺路造码头的权利,以及保护青冥核心人员不受地方官吏迫害。
湘汉两郡则是此前就已经谈妥,实际上割让给卫渊作为封地。卫渊则是承诺两地永为纪国疆域。并且卫渊还退了一步,准备将湘汉将来部分税赋转交纪国,但要指定用途。
此时纪国上下,除孙朝恩和纪王之外,还无人知晓这一承诺意味着什么。
纪王此刻则是需要大笔军械军备,但国库空虚。卫渊便提议由赵国出售二手军械给纪国,如此既能武装纪国,同时还不被天上所忌,又能顾全李治颜面。
至于购买花销,卫渊则是要来了纪国四境的边关征税权,所花军费以后逐渐从边关贸易税收中扣除。
边关关税这一项税,纪王连听都没听说过。
此前纪国战乱,与诸国几乎没有贸易。所以对纪王来说,等于是以一张白纸换来了无数亟需的军械,自然不会拒绝。
除以上之外,卫渊还要求纪王开放贫民流动,以及流民买卖。卫渊会以固定价格无限额的收购纪国流民。纪王自然一口答应,并且承诺流民买卖只会通过内宫进行,因此无人可以干扰。
这算是卫渊给纪王私人内库塞钱,然后纪王给人。交易上不得台面,但双方各取所需。
余下的就是些小事了,比如青冥租几块地方自用,青冥核心人员在纪国的审判方式流程等鸡毛蒜皮之事。
军械、贸易、路权、边关税收等都立刻施行,租地稍缓,卫渊要选几个重要城市租地驻军,而纪王则是推荐了一个南部中枢的大城。卫渊欣然接纳。
此城位置十分重要,李治若要北上,则必经此城。卫渊青冥在此地设立租界,就隐隐成为一道屏障。李治想要攻打此城,当会考虑再三。
至于青冥人员审判,卫渊则是提议三年后再议定此条,然后再加总前面数项,一起形成一个条约,正式终结青纪的战争状态。
说白了,卫渊打算再拖三年。纪王也不知道有没有看出卫渊的小心思,总之是一口答应。
随后纪王又提出想要引进一些青冥锻铁采矿的技术,卫渊自是答应。
青冥现在工业真正的核心不只是技术,还在于海量的模板道基。没有模板道基,诸国不管仿制什么,哪怕是青冥直接给全套技术,最终成本也会是青冥一倍以上。
纪王自是明白其中关键,打算派遣一部分年轻合格的修士到青冥进修,修成模板道基后再回国。
对卫渊来说,这不过是顺手之事。
只是此事实施之后,前面几批纪国年轻才俊修成道基之后,大部分都想方设法的留在青冥,哪被从罪民干起也不愿意回纪国,倒是出乎卫渊和纪王的意料。
与纪王谈罢,卫渊返回益州,先是看了看刚刚汇总上来的新一期青冥和益州季度报告。只是报告中的形势让人越来越不乐观,青冥中现在货物堆积如山,根本无处可去。余知拙不得不放缓了生产的节奏,控制产能。
而青元流动也陷入停滞,周边诸国能用来换青元的东西都拿出来了,甚至卖儿卖女。而只要是卖给青冥,卫渊就是来者不拒,但就算如此,缺口还是越来越大。
而卫渊凭空掌握印制青元的巨大优势,居然无物可买,优势也就无从发挥。
卫渊忧心忡忡,翻开地图看了半天,就直奔西晋,准备和晋王再好好谈谈,同时又到了给晋王续命的时间了。
龙藏